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海外生活记载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海外生活记载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欧洲没有史官,那其历史记载可信吗?

欧洲没有史官,那其历史记载可信吗?

没有史官的历史,怎么能信?

历史,就像一张由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信息汇集而成的一张蛛网。只有站在蛛网中心的人,才能够统揽所有信息。这个人就是史官。

因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信息都要汇集到政治中心去,而政治中心就是一个国家的信息处理中心,这就是一个信息网络。当政治中心设立史官这个职业之后,史官才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记载和编撰整理。

所以中国的历史是怎么写出来的?第一个条件:中央集权制,也就是皇权。第二个条件:史官。至于西方?或者说全世界?从古到今有谁能够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?

有没有这两个必要条件,决定了他们能不能写历史。如果没有?这些所谓的历史书,就只能当***看了。

欧洲很多历史记载,都比较可信,动动脑子多看书就知道了。

(阿尔弗雷德大帝)

觉得欧洲历史很不可信的人,多数没有看过几本关于欧洲的史书,网上的八卦文章应该看得不少。

《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》,阿尔弗雷德大帝在位时,组织一批学者汇编而成的。这部关于不列颠的历史资料,一直到公元12世纪,还有修道院修士进行续写;乔治·夏斯兰特,15世纪勃艮第编年史官,你现在还能轻松找到他记录的圣女贞德的事迹;安东尼奥·皮加费塔,麦哲伦舰队的随船史官,记录了舰队的探险细节……

上面的例子还能列举出很多很多,他们都属于官方或者半官方性质的,难道不算史官?

当然,欧洲官方史料是不连续、不详细的,必须承认。

和中国大一统的王朝相比,专门组织一个机构长年累月的汇编记录历史,对很多欧洲统治者来说,难度有点大。再说了,官方修史是一件长期稳定的事情,而且统治者富有且强势的情况下,才会比较顺利,在欧洲真的很难。

正因为这样,现在研究欧洲历史,“民间资料”就很重要了。

这里所谓的“民间资料”,主要指的是教堂和修道院的记录、商人的贸易记录、各类私人信件、宴会清单,以及其他各类文字资料。


这些东西非常杂乱、啰嗦——但是,正因为这样才显得真实性强。

(黑死病)

举个例子,黑死病是怎么从英国蔓延的呢?官方文献中,有爱德华三世给加来总督的一份命令,其中爱德华三世抱怨道:“这些岛屿和其他地方一样,人口大量死亡。”爱德华三世因为收不上渔业税,随口抱怨两句——于是,我们知道了英格兰的瘟疫,极有可能是从加来这样的法国港口传播过来的。也就是说,1348年的英格兰,黑死病开始蔓延。

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年份呢?我们还有证据,因为英格兰小城巴斯和韦尔斯的教堂,留下了1348年8月17日对教区发布的布告。其内容显示,主教让每个教堂都要在周五进行宗教***,祈求上帝保护,“不要让人民受到这场来自东方、已经袭击邻国的瘟疫的影响。”

与此同时,一个名叫加尔弗里德·勒贝克的私人记录者,在自己的“编年史”中记录了,瘟疫最先在“多塞特郡的一处港口出现”,然后开始四处蔓延。另一位修士留下的资料称:“1348年,圣托马斯升天节前后,让子孙万代闻之色变的冷酷的瘟疫从海上传到了英格兰……”


这一类资料比比皆是,虽然都是一些零碎的记载,散落于民间和修道院。

(中世纪修道院留下了很多资料)

但是把它们整理归纳到一起,就会清晰的发现黑死病在英国爆发的路径——更重要的是,多份不同渠道的资料能同时证明一个***,可信性就非常大了。

所以,欧洲没有非常系统性的诸如《二十四史》一样的浩瀚巨著,但散落于民间的各种史料,同样能够整理出一部分的历史真相。

历史记载的可信性,不是靠一两本史书决定的,还必须要结合考古发现,流传至今的艺术品,包括民间传说,甚至某一块墓志铭——不管欧洲还是中国的历史,都一样。

当然,不管东西方,史书中都会有夸张甚至虚***的地方,这很正常。所以不用天天质疑欧洲历史都是***的,有那功夫,看几本书吧,没坏处。

首先说明一下,欧洲中世纪没有专职的史官和相关机构。史学在欧洲中世纪的地位较低,人们没有连续的记述历史的意愿,没有编撰史料的传统。史书作者大多是神职人员,受的是神学、修辞甚至是法学的训练。

所谓“官方史学”,往往是指作者受到了国王、教会等权力机构的委托,为其记史;或者作者本身是权力机构中的高层,出于自愿(大多是政治目的)而记史。称得上“正史”的作品并不多,“野史”就更少了。

在中世纪写史是个人工程,一般史家往往也担任要职,所以可以直接查阅官方档案。但是由于个人精力有限,大部分史书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主。在处理关键***件时,有时会依照重要文件重构,有时侯则是直接把政治文件原样照搬,不经处理。

中世纪史书的可信度并不高,或者说出错率非常高。只有小部分作者有“公正客观”的意识,而即使是这部分人,他们没有精力对使用的材料进行考辩,因为从整理材料到写作都是他一个人在短时间完成。他们能收集到的材料也很有限,无法互相印证。归根结底,这是史学不发达、没有竞争和良性环境的结果。

另外相当一部分的史书写作是出于现实的政治目的。由于欧洲没有统一的权力机构,各个团体(王国、教会、城市、诸侯)长期处在竞争关系,由此产生的各种“官方史书”辩护色彩较强,作者对史料的取舍有严重的倾向性。当然,这对后世了解作者所在派别的思想和利益诉求很有帮助。还有一部分史书写的是救赎史,描写人们如何在上帝的***中最终获得救赎,尽管作者经常从创世讲起,但是其视野往往不超过他所在的地理区域。随着中世纪西方日益世俗化,这类史书逐渐消失了。

现在的欧洲中世纪研究往往使用原始的政治、法律、经济文献,史学著作只是***性史料。针对史学本身的研究在最近三十年才兴起,也间接说明了中世纪史学的不发达。

欧洲中世纪没有发达的史学对历史研究而言是一大损失,因为古人对当时历史的把握和理解,现代人很难企及。个人认为中国的官修正史传统对后人的历史记忆而言是一大幸事。历史研究最忌讳“发明历史”,由于中世纪的大量史料是碎片化的,大量的时代和人物记载是空白的,又没有古人帮忙整理线索,所以直到今天很多问题仍然处在没有研究或者观点先行的阶段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外生活记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海外生活记载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